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5854|回复: 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4 08: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推《安息日》,超级超级有趣,两个小机器人进城的故事hhh。就感受上来说,它在我心里和哈利波特上同一水平的,剧情流畅感情都很有趣,不是只有爱情,亲情友情,还有对世界的爱,一部非常暖心的成人童话。“脱下厚重而华丽的王冠与礼服,他便与他相逢于乐园了。”
  这本书2010年刚出版的时候,朋友买了一本,看完扔给我说“不错”。当时这本书也是被炒得火热,什么耗时几年,深入精神病院,跟多少精神病患者零距离接触,对话、访谈,内容也被说得神乎其神的。其实我那会对这一类的东西并不怎么感冒,反而觉得此书噱头太重,但是为了朋友的那句“不错”我也决定读一读。
  于是,在看了不到五十几页后就实在看不下去了,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本访谈类的纪实文学,倒不如说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更加贴切。每个故事的主角貌似都懂得自然、社科、人文类的各种科学知识,在变身为“非常态人类”之前应该都有比较高的学历或学识,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而在这些充满了伪科学和宗教性质的理论、言谈和举止中才证明了他们确实是“非常态人类”。尤其每一篇的结尾,寥寥几句,作者便把故事的主角推向到了天才的高度,然后留下一个反问或疑问来让读者觉得他们其实是疯子,于是,天才和疯子就是在这几句话的左右了。
  时隔数年,在书店看到此书,又回想起朋友那句“不错”的评价,于是抛却自己当初的年少轻狂和对此书的偏见之情,购入一本,打算平静下来再读一遍。从头至尾,也是用了两天的时间,慢慢合上最后一页,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归来了,我还是觉得我读完了一本小说,而不是一本案例或访谈什么的。如果我们把它当做案例来进行研究,可是就连最基本的病理分析都没有,它又有何价值呢?在看完后记之后,终于得了出答案,原来作者本人也承认,他是基于真实案例在内容上做了增添或者删减的,而且其中真实案例仅有二十篇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依据以上原因,这本书的价值何在?书本封面上所标榜的“心理学、佛学、量子物理……”甚至玛雅文明都出现了,然而副标题赫然写着“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这个……作者这是打算让精神病人给大家科普么?那么删改原案例的内容又寓意何在呢?
  好吧,我不再较真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同样一本书,大家看后各取所需就好了,我是觉得这本书作为小说的内容写得还是不错的。此时此际,我忽然想到当初是否真的理解朋友看完之后所说“不错”的正确含义了。

《判官》我是全程追更的,人老了,好多年没追过更了,结果看到木苏里开新文了没忍住。这本文中间断更了两个月,这期间我天天担忧着作者跑路了,这么好的文要没有结尾了,还好没有。这是一本我看一章能失落一整天的文,看到“不是故人,不开阵门”那里,虽然是我期待了很久很久的掉马,但是我难受了很久。这本文的基调就像书中的一个场景,漫天霜雪中,两个人从山的两头走上来。红尘故人旧相识,重逢却不知。那种淡淡的忧伤,我真的想哭又想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5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0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郑茜 青春读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一篇提到“女人啊,你究竟在想什么?”,而我想问“人,你究竟在想什么?”这个就涉及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而成长就是三观建立的过程,读书就是建立三观的一种方法,同时它又能摧毁你的三观。我即将提到的这本书就这样作用于我,这本书正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初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三备课考阶段。我用一个周日下午读完了这本书,当时觉得脑子像一团毛线一样,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乱成一团。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有什么改变了。

  而什么变了呢?

  这次寒假重读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

  这本书它涉及到了梦、物理、宇宙、生命、追求、认知、精神世界、多重人格,其中不乏有一些灵异现象,什么鬼怪妖魔,什么外星生命。我们且不论它里面讲述的故事到底是否真实,甚至可从把它当成一本笑话书去读。但是,这本书就在那个下午影响了我的世界,一度让我精神混乱。

  直到寒假重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明白了许多,却又渴求更多。

  “飞禽走兽”一篇中介绍了一个女孩,当她散瞳看人时,她可以将人看成各种各样的动物,作者是蜘蛛,妈妈是猫,爸爸是魔魟,而她自己是一只鼹鼠,很神奇,对吧!与此类似,另一篇“雨默默的”故事中也讲述了一个女孩。她可以看到每天的颜色,不是天空的颜色,而是每天的颜色。灰色,代表这一天很平淡;黄色,这一天就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不好也不坏;蓝色,代表就会发生很好的事;黑色就会发生让她不高兴的事,而红色发生时,她的奶奶去世了。初读时,很好奇,像在读故事。再读时,我仿佛感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伟大。在大自然中,神奇的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即便是大自然最拙劣的产物也远胜于人类设计师最优秀的作品。

  有人说,人类是大自然最优秀的作品。而人类也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不断进步,一直发展,正在探寻,并且渴望永远。

  文明正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之一。直到现在,玛雅文明都是人文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它虽然遗失,但又一直存在。

  情感也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之一。我们群居,而拥有了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等社会关系,产生了情感。当你长时间沉迷于逻辑分析与理性辨析后,忽然你会发现,情感是如此重要,孤独是如此可怕。书中有一篇写到一位老太太在她老伴死后却依旧觉得她老伴还活着,和她老伴对话,喝茶,并因此被孩子们以为有什么病。所有人都渴望永远,又需要陪伴。

  实际上,书中更多的是与精神病人的对话。他们有的在研究物理,有的以为自己是个香菇,有的认为自己能进行精神传输,有的人精神分裂,有的人人格丧失,有的人有妄想症。而他们都有自己的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的世界。

  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我开始重新思考一些问题。我接受了一些不同于我的存在,而我,是我,又不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0 1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