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去看麟潜的《白羊》《垂耳执事》和《人鱼陷落》!你可以永远相信麟潜的文笔!!!真的非常绝,《白羊》是我今年看过的文top没有之一,关于人物的性格刻画一点也不平面化,真的非常立体,是嫂子文学(是我之前的雷点之一但是白羊真的没有让我感觉到一点不舒服),麟潜的文绝对入股不亏!只要你喜欢麟潜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全球能源互联网》读后感
廖英祺 宁电爱立方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文明,当今世界一切以发展为目的的人类行为都与能源息息相关,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于能源的依赖性必会水涨船高。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90年代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的长期结构性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能源资源的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期被化石燃料主宰的全球能源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危险而不稳定的困局。
如何破解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传统化石燃料的不足为继的矛盾是当前全世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也期待鞭策着我们尽快推开新能源以及能源互联这扇门。
奔腾的流水,过境的大风,普照的阳光,涌动的海潮等自然界的可持续能源,转换为电能造福人类,让充沛的电能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这是刘总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的美好畅想。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建立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也是实施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电能消费替代其他能源消费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非线性地成长,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维持供需平衡,从当前和长远看,由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要实现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全球能源观,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研究和解决世界能源发展问题。
众所周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危机,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转变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亚欧能源通道”的提出,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了新的雏形,虽然这条路充满坎坷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增强,在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格局下,中国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领域逐渐成为世界领先的实践者,跨洲输电通道构想也愈来愈逼近实际操作层面。中国特高压成功实践已经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
设想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东、北非的太阳能,南、北美洲的水能,北极的风能将沿着这条爱的电网之路,来到我们身边,照亮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当以风能、水能、天阳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造就的电之光进一步照亮整个世界时,联合国提出的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将被逐渐点亮,将世界人民进一步紧密相连,让“We are one”再上一个新高度。
如何让这些梦想成为现实?作为国网公司的一员,树立全球能源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供应……。个人能够介入其中,即使只能贡献微薄的力量,也深感振奋。这部堪称重量级的研究专著开宗明义、内容深邃,在准确把握和深刻洞察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直面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能源配置全球化、环境影响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能源战略的时代课题,饱含对如何保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深深思考和精准把握。书中提出的“两个替代”、全球能源观、全球能源互联网等理念和观点,更是作者多年来孜孜以求、笔耕不缀的知识与实践集成。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理论体系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系统参照,也为我们战斗在电力领域的基层员工提供了强有力的遵循导航,读罢令人豁然开朗、倍觉振奋。
把握时代脉搏、立足行业实际,细缆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精髓,是建立在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和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更是建立在对全球能源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上。以作者为代表的一代电力工作者,不仅战略上勇攀高峰、行动中更是广接“地气”,在建设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实践者。
当然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落实推进,一是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两个替代”。全球清洁能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5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全部能源需求。发挥清洁能源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在能源开发环节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可以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环节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化石能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二是实施“两个替代”,关键要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这些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大部分地广人稀,远离负荷中心,必须就地转化为电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清洁能源全球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
三是中国特高压发展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特高压交直流将输电距离提升到2000—5000公里,赋予电网更大范围调配资源的能力,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互联互通、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了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6条特高压直流线路。2014年迎峰度夏期间,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长时间满功率运行,向华东送电2160万千瓦,消纳西南水电900亿千瓦时,有力促进东中部地区雾霾治理和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我国特高压工程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能源发展难题,而且对于解决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从根本上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世界和平问题。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预计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清洁能源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根本解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难题。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不开发利用就会流失和浪费。
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都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利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不仅亲自邀请我们参会发言,还专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家普遍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两个替代”,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希望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