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4802|回复: 0

《菊与刀》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6 08: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橘莉娜可以去看看公子优的书 都好好看!强推《你的距离》《音乐家们的手指》,是那种平淡日常中又夹杂着浓墨重彩的感情,最神奇的就是她的每一本题材都不一样,但是都能恰到好处拿捏住人物特质、历史背景,并且里面很多专业知识都写的好深好真实,感觉是知识面超广的一人!而且专业知识写的都很严谨,能让人感受到那个领域特有的故事感[打call]特别是《音乐家们的手指》我超爱 中间写到上一代温月安和贺玉楼的故事那段真的后劲好大 直接给看哭了 余韵悠长的感觉!
  《菊与刀》读后感

  彭军 杨克思

  看完《菊与刀》,首先得一个感受是与以前读过的书不太一样。确实,这本书应该算是一本学术研究的成果或者读本。而作为一位理科生,这种社会类的研究读本看起来自然显得有些晦涩。但终归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不懂到了解,广泛自己的阅读范围,也不亦是一种收获。同时,或多或少也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是一位美国女人类学家。她在1944年受美国政府的任命,从事对日本的文化研究工作,并在1946年将研究报告整理成《菊与刀》出版。这本书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原本目的正是美国对其强敌日本的民族文化、思想的一项研究,通过这项研究,从而去判断日本最终会不会选择投降、以及怎样去管理投降后的日本。这一研究背景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恰巧成了本书的最大亮点,那就是作者严谨客观的科学立场。作为一位美国科学家,作者在书中对于日本的态度并不是冠以敌人的标签,而是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纯粹地去研究和阐述日本的民族性质。这种客观的学术态度令人无限敬佩,可谓真正的科学家矣。更为有趣的是,作者本人一次也没有去过日本,但却搜集到如此丰富的材料和事实,并且推导出日本民族和文化的特征,这种敏锐的洞察力着实让人赞叹不已。

  “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作者用这种蕴含默示的方式巧妙地揭示了日本民族的双面性格。而我觉得这种种象征,也正是本书的第二大亮点。露丝•本尼迪克特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形式来道述文化,这与她本身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她在大学期间主修的是英语文学,爱好写诗,曾发表诗作,这些对于她后来的研究影响颇深。正如有人评论到:“她已不再是在描述文化,而是在欣赏文化。”

  菊花柔弱,刀剑坚韧,这种矛盾的性格贯穿着日本的民族文化,这也是作者探索研究中的一条线索。她在第一章中解释研究课题时即写道:“他们彬彬有礼,可是也很傲慢、专横;他们多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可是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他们忠诚和宽厚,可是他们也有背叛和怨恨;他们会满怀激情地投入西方学术,可是,他们也会狂热地渲染保守主义。他们会温柔贴心地插花,栽培菊花,但是他们却也残忍地屠杀中无数的生命。”这样矛盾的一种民族性格,是的日本人的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呈现出与之相似的矛盾特征。

  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大多全部来源于中国文化,譬如等级制度、文字等等,甚至可以说日本没有一种文化或思想不是外来的。但是矛盾的是,日本人引进吸收别的文化,但都像和尚把经念歪了一般,最后呈现出与原文化不符合的特征。这正是中国独尊的“仁”到来日本却成了不太好的信仰、佛教在日本并不受欢迎等诸多问题的原因所在。另外日本并不仅仅只是吸收中国文化,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转向强大的西方国家学习,这种极端机会主义,取舍权变之道,虽然灵活,但也不断引来自己文化中更多的矛盾。二战期间,日本士兵誓死不降,但是一旦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被俘虏,却表现的出奇异常。他们会为美军正确地进行战争向导,这种处在“本位”做“本职”的性格,与其背叛的行为却又成了矛盾。并且在二战后期,日本给世界反映的是一种坚决不会投降的态度,而当天皇一声令下,所有的日本士兵都放下了武器,这种不服从和忠诚也明显矛盾。投降后的日本人也能欣然接受美国军队的进驻,并且很快转变观念,摆脱战争的阴影,一举获得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态度的反转让我们困惑,而他们的保守主义和对西方的接纳程度却也自相矛盾。日本人注重义礼、恩情,对于“恩”的偿还看得甚是重要,但对于名分之义礼,其手段常常倾向于报复或者自杀以证清明。这种德行的矛盾使日本人温和又残忍。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在自己的国度显得温柔贴心,但是对于战争的中国人却采取极端残忍的屠杀手段。而对于人的教育培养,在幼年期儿童显得自由和纵容,但一旦长大成年,则变得束缚于掣肘,这种对于人的培养的阶段矛盾以及所有的这些矛盾,是日本人成为“被伪装起来的意志自由的人”,但其内在的固守本位的性质以及矛盾的对立面又赋予日本人“自我责任”。“被伪装的意志”是“菊”,“自我责任”是刀,这种矛盾促成了特异的日本文化,使其发展出一种独特怪异的面貌。

  最终,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调查和研究准确地推导了日本的最终投降,并且最终也得到了验证。我在惊叹她这种惊人的分析推导之外,也感受到,要想真正战胜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得对对手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分析,对准其性格和文化的内涵,做到有的放矢。而处在和平时期的我们,与日本的对垒更多的是在经济和意识形态上。因此,我们可以认清好日本民族的性格和思维特点,把握竞争中的主动权。同样我们也可将这样的道理应用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只有对将行之事有深入的调查了解,并予之严谨的分析推导,我们才可能做出更为准确的选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矣。

本be美学狂热爱好者疯狂安利《缚耳来》!全文总结一句话就是:“穷途末路也好,胜过在黑暗里永远走不到尽头。”那种从一开始就注定的不得不接受的悲剧艺术一直很能打动我,一个人没有办法反抗甚至从没有想过哦原来还可以反抗的那种宿命的安排很绝妙,就是一种你完全可以带着三观去看,但是不舍得带着三观接受故事的走向,这种看文过程中的矛盾感也是此文灵魂的一部分,总之是一篇优秀的be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1 1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