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8865|回复: 3

《背影》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9 08: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姐姐一定要去看一十四洲的文!!我太爱她了,《小蘑菇》真的yyds,那种末世的苍凉感和无力感在小蘑菇眼中写出来,尤其是攻妈为了自由成为蜂后的一段真的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姐姐看无限流吗?强推《人间试炼游戏》。推着本的人好少。群像写得好的文很少,但他做到了。“昼夜有序,阳光普照。”永远黑暗的永夜城,得到了希望。这一段也超震撼。还有最近新发现的好文《向死而生》真•写抑郁症,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要看来。它带给人一种现实的无力感,挺压抑的,但结局还是好的。还有《君有疾否》和《黄金台》,我爱古耽,《余污》肉包的又一虐文,格局和伏笔超棒,看的时候泪洒床单。这些都算是推的人不多的吧。
  朱自清散文之《背影读后感
  北科公司李铁
  在记忆深处,总有抹不去的背影,朱自清细腻的文笔看似平淡却让人感同深受,像云絮轻轻划过天际,却留下拭不去的痕迹,如同一块小石子击在平静的水面上,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文章讲的是几十年前朱自清的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车北上念书的情景,虽然字数不多,读起来淡淡的,却让八深受感动。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朴实,但时时处处流露着一种真情实感:父子间深厚的感情,不多的言语交流,几句简单的话语,凝聚着父亲对儿子丝丝无形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以及无限的感激。
  车还未开走,父亲不肯走,往车外望望,便执意要帮“我”买几个橘子。“我”本要自己去,但父亲不肯。即使就是小小的一个“不肯”,也足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浓浓关爱。父亲很胖,所以爬上月台有些艰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每每读到这一段时我都会被那份深深的却不彰显的父爱所打动,眼前仿佛出现了朱自清父亲艰难爬上月台买橘子,又艰难回来的画面。虽然当时作者已经20岁了,已经学会了自己照料自己,但父亲还是忙前忙后地为他做这做那,也许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还小,始终需要自己帮他,在他眼里,儿子永远是最重要的。当时父亲本是说让一熟识的茶房陪同“我”去的,但他始终还是不放心,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到车站送儿子。因为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小费,父亲便忙着与脚夫讨价还价:帮儿子在车里找好位置;甚至在送儿子上车时还细细交代茶房好好照应“我”,而“我”,却“暗笑他的迂”虽这样说,但父亲对儿子还是无微不至的,作者对父亲的关爱也充满感激,整篇文章的角角落落都弥漫着感激。
  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我来说也尤为深刻。我的父亲跟作者的父亲很像,是个少言寡语的人,我们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大学期间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是母亲接的,父亲只是在旁边偶尔的会说上两句。后来我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也只是告诉我要努力工作,注意安全,常回家吃饭。
  去年我买了新房,准备装修结婚用,父亲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乡里乡亲的打听谁家的电工手艺好,谁家的瓦匠瓷砖粘的好,房子还没下来,他就开始联系装修的师傅。用什么样的材料买什么样的东西口他怕我不喜欢总是联系好了之后,拉我去挑,然后又开始跟卖家拉关系讲价钱。我曾几度的劝他,不用这么劳累,一般般就好。他总是不肯,我知道,这是他想在他能力范围内,给予我最好的。每当我下班了回去看新房的时候,他都差不多要回家了,简单的交代几句,就骑着那台我前两年从同事那里收来的二手电动车走了,留给我的是一个的苍老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之下…现在房子装修好了,我曾几次的邀请他来住上几天,他总是用各种借口来搪塞我,不是地里有活,就是今天要干嘛干嘛,我拗不过他。其实,他是怕给我添麻烦,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我在一天天的成长,父亲在一天天的老去,过去的日子,父亲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我最好的。未来的日子,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父亲最好的。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我们都会一下子认出那个熟悉的背影,那个正是处处关爱自己的伟大父亲。
  文稿:李铁
  编辑:王军
40分钟,我本来想以后在看,然后扔进收藏夹,哈哈哈哈哈,结果因为看到薄雾在第一个,想听小姐姐夸夸,但没想到,我他么看完了,还种草了好几本,每一本都想看看啊啊啊啊啊,爱了爱了一把子关注了,喜欢小姐姐推文的态度,尊重每一个码字的太太嘿嘿,还有薄雾好看好看好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影》读后感

  原创: 邓小菊

  泪,已无意间划过我的脸颊,也许是因为品读《背影》后留下的感动的泪珠。流转的时光,将褪色的过往映在我的心上,就如一部倒叙的电影,曾在幽幽暗暗中反反复复寻找那催人泪下而又温暖的背影。

  《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所作,回忆发生在八年前父亲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上告别的感人的一幕。细细回味,父亲对朱自清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浓厚。文中写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春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 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尽管步伐是多么蹒跚,铁道是多么危险,月台多么难爬,父亲还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那是因为爱。他那肥胖或许令人发笑的背影,在爱的衬托下是多么的辛酸。对他来说明明是难以完成的动作,在爱的掩藏下是多么的轻松。顿时犹如一把把锋刃刺穿他人的情感,连鼻尖都透露出淡淡的忧伤。离别时,父亲又是走的那么轻松,一句:“我走了,到那来信。”其实父亲心中对儿子何尝的眷恋,何尝的不舍,只是为了不让儿子感伤。“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再也找不着了。”这令儿子悲酸而惆怅的背影,愈远心愈近,儿子体会到了父亲那无微不至的爱。

  随着岁月天平的倾斜,时光沙漏的坠落,父母亲的背影不再像以前那样健壮,反而多了几分沧桑。依稀还记得刚上中学时,由于家乡与城镇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而且搭三轮车的价格很贵,所以上学总是由父亲骑车送我和姐姐去学校。每次出门前总会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不管她再忙也总不忘给我们准备好去学校需要的物品,并且叮嘱我们天气冷了多添一件衣服,你身子弱,要多注意饮食睡眠方面,注意身体……那时候总觉得母亲这样做是多此一举,嫌母亲唠叨,渐渐的我懂得了母亲的唠叨语中包含了母亲对我们的关怀与爱。寡言少语且带有几分严肃的父亲,他并不擅长向儿女表达爱,他只是用行动去传递对儿女的爱。还记得那天浓密的雾掩盖了清晨的寂静。“滴滴滴”我的手机铃声吵醒了睡梦中的我,那是父亲的来电:“老二呀,我现在在你宿舍楼下,我把被单带过来给你了。”父亲那低沉且带有几分颤抖的声音说。听完电话我赶紧披上外套跑下楼去,远远就可以看到父亲蹲在宿舍楼下的角落里的背影。他瑟缩着身子,两只手用力的摩擦着。走到父亲跟前,父亲一个劲儿地把被单递给我,说:“快回宿舍吧,天冷,别冻着了,我要赶着回去工作呢。”说完便拍拍了我的肩膀转身就走了。寂静的街道,望着父亲渐渐朦胧缩小的背影,我心碎如撕,泪花在不知不觉中滑落下来了。此时的我无法用言语形容父亲对我的爱。

  二十年了,这么多年以来我唯一一次见父亲落泪是在我十六岁那年,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父亲节。父亲节那天,我们五姊妹为父亲订制了一个专属于他的蛋糕,我们还精心准备了一首《父亲》送给父亲。可是,那天父亲回来得很晚,看着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们几姊妹都已经泪眼盈眶了,大姐带头唱起了《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 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含着泪唱完这首歌,我们都像个小孩子一样涌上前去拥抱住父亲,说一句:“爸爸,父亲节快乐!我们永远爱你。”此时此刻,父亲哭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大姐擦干父亲脸上的泪珠,弟弟妹妹们牵着父亲的手往后庭院走去。这时,我又一次看到了父亲那疲惫的身影。

  你或许有过失意,无助,千万别忘记父母亲一直默默的站在你的身后;你或许有过伤心,绝望,也一定不要忘记父母亲那深邃的温暖而慈爱的目光;你或许还有累了想歇息的时候,请你一定记住,父母亲的爱是最安静的港湾,你可以将疲惫的心悄然停靠,父母亲会用自己宽厚结实的肩膀为你抵挡一切,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会给我们撑起一把风雨无阻的大伞,一帆迎风破浪的人生之舟!

  小编感言

  看见了这篇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背影和作者父亲的背影交叠在一起,他们同样是父亲,时光同样无情地夺取了他们的容颜和时间,但同样留下的是父亲对儿女深沉的爱。这篇文章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含着儿女对父亲的深入灵魂的感情,细细品读,可以引起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共鸣。(仅个人观点,如有欠缺,请多多指教。)

  黄飘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自清散文集《背影》 读后感

  自从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人们大都在歌颂母爱,而《背影》这篇文章却描写的是父爱;歌颂父爱,一般是正面写父亲那高达的形象,而这篇文章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那朴实的外表,笨拙的动作;写爱的文章,往往是淋漓尽致的描写,而这篇文章却并没有使用什么华丽辞藻……朱自清在文中四次提到了父亲的背影,有三次都是一笔带过,只有买橘子的那次,作者详细的进行了描写,看着父亲那不协调的动作,艰难地翻过土堆,想起父亲那熟悉的背影,情到深处,泪水不自然的流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总是默默的为子女付出,父亲的爱是伟大的,他们虽不善于表达,但所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里没有凝聚着他们深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父亲就如大海那般,宽广的胸怀,深刻的内涵和深沉的爱则是他完美的体现。

  也许人们忘了,也许人忽视了,也许人们从未注意过,在漫天纷飞的贺卡中唯独少了寄给父亲的,在一声声情意绵绵的祝福中唯独少了给父亲的。

  曾几何时,我们总是在父亲面前撒娇;曾几何时,当我们受了委屈,父亲那宽厚的胸膛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曾几何时,当我们陷入莫名的情结时,父亲为我们举起了导航灯,引导我们走出人生的迷宫,重新鼓起勇气站在起点之上;曾几何时,…………

  当人们高唱母亲的赞歌时,我想起了父亲,难道我们能忘记父亲吗?

  有人说过:小时候觉得父亲是万能,青年时觉得父亲是古董,中年时觉得父亲是多余,老年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当年,我父亲说……”为什么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到失去了才感到他的宝贵?

  其实,有一首歌也可以这样唱:

  世上只有爸爸好,

  有爸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爸爸的怀抱,

  幸福一样少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9 08: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影》读后感

  原创 范亦欣 懿俽有緈

  朱自清《背影》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背影》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描写细腻、真实、深刻。作者二十岁的冬天的一天,祖母去世后,父亲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十年之后,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文章中父亲从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寻找座位、反复叮嘱;到亲自去买橘子,都体现了父亲的爱。各种事情,都是极其平常的,极其琐细的,但从中表现出的感情,却是极其珍贵的,我拜读后,也是深深为之感动。

  父子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深沉的,细细读来,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忆自己每次离开家和父亲从我这里离开的时候,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曾经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难以名状的矛盾心情。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

  读这篇散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辈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谛吗?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关心父母,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关心我们,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不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0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