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查看: 8732|回复: 1

《千古大帝唯一人》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2 15: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来了!《丧病大学》《骷髅幻戏图》《这位alpha 身残志坚》《子夜鴞》《子夜十》《全天堂都以为上司失宠了》《格格不入》《一个钢镚儿》《犯罪心理》《临时保镖》《灵异片演员app》《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史上第一佛修》《解药》《碎玉投珠》《我总在春天想起你》《表面矜持》《稳住,你可以》《新世纪,新冥界》《日落大道》《漂亮朋友》《哏儿》《禁区》《明日星程》《我和我的凡尔赛朋友》…推不动了。
  自从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我对里面的神话色彩有了诸多的怀疑,觉得三国演义有点偏向于刘曹,毕竟读者和学者都说,三国演义里主要的中心人物是刘备,而刘备的主要对手就是曹操,也因此,孙权的戏分就少的可怜,即使有,也把他写的很不堪,说句难听的,我觉得三国演义不如写成两国演义算了。
  最近看了一本”千古大帝唯一人“的书籍,觉得很不错。
  此书是分一章一章来阐述孙权一生的事迹,从他出生到老死,从他的政事到家事,从一个黄毛小子到成为皇帝,与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孙权来比,相差太大了。毕竟三国演义是演义,是小说。小说只有三分是真。要正确客观的了解一个国君,应该从历史的角度而不居于小说。
  此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中带有一点幽默感,幽默中又不缺乏个性,作为一个国主,孙权与周瑜,鲁肃等在江面小船里饮酒,吃海鲜,开着玩笑,谈论天下大事,从不摆出一个国主的架子,喝多了还脱袜子,这让我觉得很难得。
  孙权此人的血统里有些少数民族的血液,所以他天生就是紫鬓碧眼。也因此曹操和刘备他们都是称呼他“绿眼儿”。他痛恨别人骂他祖宗,年轻时是个好动,好奇又好斗的男儿。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孙权和他的哥哥孙策乃是孙子的第22代嫡孙,,孙权的父亲和哥哥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给他们取名字也特别用心:孙权的父亲叫孙坚,坚强,坚决,坚定,认定了事情就不轻易改变;哥哥叫策,就是凡事要多想计策,多想多用好办法。哥哥是老大,所以他的字叫伯符,符就是兵符,有兵符才能调兵。而有兵才有权,所以弟弟叫权。又是老二,就叫仲谋,有了权也要用计谋,权谋嘛,这权有谋才能拿的稳。取个名字都如此,刘备都乃是刘邦的后代,取个名字都没那么讲究吧。不愧为孙子的后代啊!我感叹到。
  孙权从小就跟随他父亲和哥哥,也大小参加过一点点战役,但由于他从小冲动,又年幼,危险的战争基本不让他去,总是让他读些兵书等等,而孙权也没有辜负他父亲和哥哥的期望,时常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虽然他勇不如他哥哥,但是论起谋略却不输于他。
  孙权小的时候也因为冲动和自大险些丧命,要不是周泰奋力救他,恐怕也没有吴大帝了。说到吴大帝,这里又有点学问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电视剧,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叫法全是不合理的,只能显示这些编剧的历史文化程度不够,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只有一位皇帝被称为“大帝”的那就是孙权。而且在新华字典最后的历史表里也赫然写着:吴大帝——孙权。这就是最最有力的证据!!
  孙策死的时候只有26岁,他临终前把江东6郡的重任交给了他才18岁的弟弟孙权。他说:打江山你不如我,守江山我不如你。这个还是个黄毛小子的孙权如何能接受如此之大的重任??孙权果然象他哥哥说的那样,广泛的招揽人才,好在当时的东吴的各个将领和谋士都竭尽全力辅佐孙权,最出名的几个:周瑜,鲁肃,黄盖,程普,吕蒙,陆逊等等。其中还算周都督最有名,关于他的事迹不用再多说了,火烧赤壁如果再说不是他的功劳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后人说赤壁是周郎的。周瑜对吴侯的忠心是不能想象的。如果说刘备那多的是猛将,那么孙权这里多的是忠将,这和孙权那种不拘束君臣之礼,有话便说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换成是我,也会死心塌地的跟随这位明主。至于说到鲁肃,他是周瑜推荐的,孙权有个很好的倾向,那就是他愿意吸收各方面的年轻人才,鲁肃他曾向孙权提出很多建议,在三国演义中有说到诸葛亮出山前对刘备有个形势分析,叫隆中对,鲁肃对孙权对也有个形势分析,叫吴中对,也很精彩,内容和诸葛亮差不多,事实上也给孙权提出了一个3分天下的意思,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就是我才发现孙权真的不简单,如果我问你,草船借箭这个典故是谁设计和行使的?你肯定回答,诸葛亮。那就大错特错了!
  想不到吧,是孙权,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刘备的伟大,居然把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功绩全放在他们身上,而委屈了江东的人才,我真为孙权,周瑜,张昭,等抱不平啊!
  如果你觉得我是在乱说,那么你可以上网查查或者去看真正的历史书籍三国志,三国志里很清楚的写到:公元213年,建安18年,孙权在合肥大战曹操的时候想出的计谋,这个不但不是诸葛村夫想出来的,也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而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的5年。还是那句老话,要看清三国历史真相,不能光看三国演义啊。
  另外,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给他们带高帽子,常常把周瑜、鲁肃、张昭等描写的计谋败露,一副窝囊象,陪了夫人又折兵就是描写孙权在外交方面上的败笔,而事实上,孙权不但在政治上表现很好,在外交上也表现了他非凡的才华。戏剧里有出叫“借荆洲”,很多人以为孙权把整个荆洲都借给了刘备,而事实上,孙权只借了一半,他把南郡等一些与曹操直面对的郡给了刘备,使刘备和曹操直接正面对敌,而自己却把战线拉到了江夏等向东的一面。这一招相当的妙。当刘备得到了益洲之后,就问关羽要回剩下的荆洲,可他们不还。这下孙权就要有动作了,他准备偷袭荆洲了,想撑着关羽北上打曹操的时候把荆洲拿下。可有人说,孙权已经和曹操闹翻了,现在又想偷袭荆洲不是又和刘备闹翻了吗?那他不是一个人孤立对抗两家了吗?孙权很聪明。这个时候他写了封信派人送给曹操,就是说我要偷袭荆洲,希望曹操配合他。可是曹操也不是笨蛋,他不想让孙权得便宜,就要把这个事情公开。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他们2个人联盟起来对付关羽,后来拿下了荆洲全归了孙权。可后来刘备不干了,他立刻派大军东出,想要把荆洲拿回来,同时为关羽报仇,遇到的是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结果陆逊火烧连营把刘备打败。从那以后,蜀国就再没有力量东进了。这个事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孙权一会蜀一会魏,一会魏一会又蜀,两边摇摆,但他两边摇摆却都得利了,没有失一分土地还把荆洲拿回来了,同时还保证了国家的最大利益,如果他没有如此灵活的外交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根据三国志里说到,孙权在公元229年才称帝武昌,然后迁都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在这个时候,曹丕和刘备都已经做了八,九年的皇帝了。但孙权并不是没有取天下之志,他一直不忘其哥哥临终前的托付,凡是以“观天下”为主,要能忍耐。所以孙权一直是在等待机会。历来中国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而从孙权开始就以长江流域为中国经济的另一个中心。长江流域主要是指江东这一块。
  当然了,吴国最后是灭亡了,中国有句老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他的国家灭亡了,就说他不行。这个关键还是要看他在整个过程中做出了什么和做了什么,这才是评价他的一个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权是对江南的经济发展有开拓性和历史性的贡献。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享年71岁,他是三国时代中统治时期最长的一位。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斗争比较残酷的时期,孙权出色的政治外交能力使不强大的国家生存并发展起来,还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这也使孙权在三国时期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

UP读书真的有自己的思考,语言功底也很不错!很多都是我喜欢的文,想给小姐姐推荐,但是想想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没有看文了,所以就说几个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文吧~首先是女神淮上的提灯系列,提灯看刺刀(古早味,我的耽美初心,楚慈美人)、提灯照河山(有抗日情怀的中华儿女会喜欢的一本书,穿越)、提灯映桃花(现代都市神魔,魔物与凤凰明王的爱情,框架很大,我个人非常喜欢),另外就是一本民国穿越到现代的文:1930来的先生,作者文字功底深厚,金陵城,秦淮河,当年的家国大义与如今的儿女情长,刻画地非常细腻,广播剧也非常非常棒!真的!一定要听!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广播剧,翼之声制作,全剧免费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1 15: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大帝唯一人》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19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