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什么没人去推《地球上线》!地上的剧情线是真的强,强死我了,感情线有点暗,但是糖糖真的一直喜欢傅闻夺!呜呜呜,甜死我了,白若遥是真的香!慕回雪是真的意难平。剧情党不得错过的一篇好文章!晋江文学城的,莫晨欢大大是真的好厉害。我看地球上线总有一种“看懂了,又没看懂”的感觉。
人生百态,莫不在一座围城中——《围城》读书笔记
执信中学高一13班 邵淅玥
人生百态,莫不在一座围城中 —《围城》读书笔记
“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是《围城》第三章苏文纨引用法国人的一句话。细读全书,似乎此话也贯穿全文,这个社会,这场婚姻,甚至是人际交往都像是围城一样。
这本书,我只想用八个来概况: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在这个特殊的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留学回国的读书人,方鸿渐、苏文纨、赵辛楣、李梅亭、韩学愈等,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折射出了这个社会的多样与复杂。
全书主要讲的就是方鸿渐从欧洲学成回国,在船上认识了苏文纨,回到上海后认识了唐晓芙并爱上了她。在惨遭拒绝心灰意冷后,与赵辛楣、孙柔嘉等人去三闾大学教书,路上也遭遇多重困难。在三闾大学里,职工勾心斗角,他们忍受不了便离开了。随后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结婚而后回到上海工作。在上海,他受尽人情冷淡,婚姻也破灭了,却走出了围城。
其实《围城》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语言风格和它的写作手法。说到这里其实真的是很佩服钱钟书先生的。他把一个个人的外貌形态以及语言动作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似乎光看这些文字就能看穿这个人的性格。例如对唐晓芙的描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也许她真的是很美吧,才会让方鸿渐为她如此倾心,她的美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在这个媚俗的社会里闪耀着光芒与纯真的美。她可爱美丽,青春真实,所以才说是真正的女孩。而孙柔嘉,出场就是“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一出场就没有了唐晓芙的美,出场如此娇羞、柔弱的的女孩竟然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子,甚至把方鸿渐锁在了他们婚姻的围城里。
还有心理描写。比如“唐小姐跟孙小姐来往少了。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不得不常向苏家走动。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只恨心肠太软,没快刀斩乱麻的勇气。”从这一段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懦弱、犹豫不决的。
还有一个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的很好。比如对外貌描写,方鸿渐的“脸红得像有103度寒热的病人”从中写出他的心虚。还有褚慎明的眼珠像“手枪里弹出的子药,险得突破眼眶,迸碎眼镜。”写出了他表面虽是大哲学家,但是这一句却显示出了他看见苏文纨的丑态,露出卑鄙丑陋的原型。
再来谈一下人物。首先肯定要谈的是方鸿渐。其实方鸿渐也算是一个悲剧。首先是因为他的懦弱。面对父亲痛骂然后就不敢自由恋爱了;面对孙柔嘉的诱惑而任其摆布;面对高松年食言而选择一走了之。孙柔嘉说的没错:“懦夫,我再也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一个只会懦弱,只会逃避,只会妥协的人,也许就只能任人摆布,困在围城里了。孙柔嘉,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实最工于心计。她不断制造一些假象,不断地诱惑,致使方鸿渐掉入温柔的陷阱,控制着自己的命运也控制着别人的命运。苏文纨虽略逊于孙柔嘉但她也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她让方鸿渐与赵辛楣围绕她争风吃醋,似乎这样才是爱情的满足,殊不知也已经失去了真正的爱情。还有李梅亭这种人,无比吝啬,自私自利,而且虚荣自负,他那墨镜倒写得十分传神,墨镜脱下来是绅士是读书人,戴上了墨镜倒成了充满醋意、欲望的人。
其实民国这个时代,真的是人生百态吧。也许正是这个时代的动乱,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的性格。面对诸多的人情冷淡,也许会像方鸿渐那样懦弱,选择逃避;面对家族的平淡与自己的生存,也许会像孙柔嘉那样工于心计,选择控制一切;面对情感,也许会像唐晓芙那样保持自我,追求完美;面对高位权贵,也许会像高松年那样食言,从而不得罪权贵。还有像李梅亭那样自私虚荣的人,像韩学愈这种挑拨离间的人,还有像陆子潇、顾尔谦攀龙附凤之人。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只为适者生存。以上只是一些读书人的写照,其实还有很多市井小市民的刻画。在第五章中他们去三闾大学的途中,有脾气暴躁的汽车司机,有撒谎不承认店里不干净的旅店老板,也有王美玉、侯营长、寡妇等人。民国这个时代,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人生。
我想,所谓围城,只不过是你在一个围城里出来了,又会进入到下一个围城中。褚慎明在第三章也讲过类似的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对于婚姻感情来说何尝不是呢?方鸿渐从小就让父母定下了婚事,未婚妻即便死了,在大学也不得自由恋爱,这是属于旧社会的具有封建思想的第一个围城。后来遇到了苏文纨,她那句“我得不到你,别人也别想得到你,你也别想可以如意和自己喜欢的人逍遥快活”,还有让方鸿渐和赵辛楣为自己争风吃醋,这无疑是第二个围城。与孙柔嘉的婚姻更是最为明显的第三个围城。她千方百计地诱惑方鸿渐,用自己外表的柔弱掩藏住自己内心的算计,等结婚后,更是工于心计,企图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使她出不去,别人也走不进。到最后方鸿渐要去重庆了,与孙柔嘉产生分歧,婚姻破灭后,围城才真正结束。即便是与唐晓芙的爱情,只怕也是个围城。“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可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样的爱情固然完美,但是问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只怕也是难逃围城罢了。然而书虽然结束了,是谁又知道后面又还有多少个围城等着他呢。
其实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围城。这个时代,正是日本人侵占中国之时,到处都是租借地。为了躲避战火,方鸿渐全家不得不搬家;去坐轮船经过租借地还要让外国人搜身;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后,因受尽人情冷淡,战事紧迫,想要去往重庆。整个中国在这时就像一个围城一样,人民在这个国家已不如以前那般自由,反而受到诸多的限制。纵观方鸿渐的事业,也是在折射出这个像围城一样的社会。在大学时,迫于父亲和丈人的压力,不得已去弄了张假文凭。在银行时,靠丈人在银行做一个小职员,卑微低下,只得听命于人。后来丈人下了逐客令,他走出了银行这个围城,却走入了三闾大学这个围城。在这所大学里,不仅要听从高松年的安排,而且职工之间还要勾心斗角,职场上互相排挤,情场上互相竞争,所谓的“例行公事”,各种阴谋算计,一个明争暗斗的围城。后来回到上海,在报馆当主任,也是受尽人情冷淡。最后,他选择去重庆,也许是下一个围城吧,不过都不得而知了。
想起杨万里的一句诗:“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不正是照应了《围城》吗?人生有多少个围城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只知道,我们总会走出每一个围城,然后进入下一个围城。
《围城》刻画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写出了那些人,那些事,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其实也应该好好思考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围城。
人生百态,莫不在一座围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