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网

 找回密码
 加入读后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三国演义读后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橘再见了,很抱歉做了这个决定,希望我们有缘再见吧。因为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所以和你正式道个别吧。真的挺舍不得你的,这么久了,能够认识你真的很开心。谢谢你带给我了许多欢乐和感动,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这次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饿了,我要去吃零食了,一会儿再来,拜拜。
  《三国演义》读后感 0 泡妞可以,但千万不要泡貂蝉

  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确很有诱惑力,但只能欣赏,决对不能泡她。两个泡过他的男人,吕布被勒死了,董卓更惨,死后还被点了天灯。

  千万不要当吕布的老爸

  天生克父命,亲爹死得早,两个干爹都被他自己杀了。

  要嫁人千万不要嫁给刘备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就是刘备人生的格言,即使甘心成为“衣服”也不见得有好下场,糜夫人跳了井,孙尚香跳了江,我早就说过刘备“五行缺水”!

  另外更别嫁给刘安,不然来朋友没菜就把老婆宰了。

  娶媳妇是好事,越漂亮越好,可千万别娶乔国老的女儿

  别以为娶美女就有福,娶大乔的孙策26岁就玩完了,娶小乔的周瑜也只活到36岁,想多活几年最好还是娶个丑女吧!(黄月英就不错,最起码诸葛亮比周瑜多活了20多年。)

  参军光荣,但千万不要当张飞的兵

  张三爷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爱喝点儿酒,喝完了就醉,醉了就打人,打谁呀?鞭打士卒啊!士卒者,小兵也。在他身边当兵吃饷可有生命危险。再说就算张三爷是心情好,但万一那天打仗的时候想起来用点儿计谋,那就更糟了,张三爷用计基本上是一个特点,假装喝酒,然后假装喝醉,最后还是打人,其他都是假的,只有打人却是真的,而且清醒的时候打的更狠(做得逼真点儿嘛!)。

  跟谁搭档也千万不要魏延搭档

  就是魏延这小子最不地道,跟他搭档的结果只能是“功劳由他领,黑锅有你背。”陈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打工可以,可千万别当曹操的侍从

  曹孟德“梦中好杀人”,不知道哪天会犯性子,从床上跳起来就把你给宰了。

  请客没错,可千万不要请曹阿瞒。

  为了你和你家人的生命安全,就算钱多的没处花,也别请曹阿瞒吃饭。吕伯奢好心款待他,他到好,把人家全家都杀光了,灭门惨案!

  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千万不要和诸葛亮辩论什么

  无论什么事,诸葛亮永远是对的,和他争是没好处的。东吴群儒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倒霉的王朗和他“单挑”,结果被骂死了,真正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是“唇枪舌剑”。

  抓俘虏有功,但千万不要抓孟获

  因为抓一回是没有用的,你接下来还要抓他6回,累不累啊?

  借东西千万别借给刘备

  俗话都说了吗,“刘备借荆州,有借冇回头。”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千万别给曹操看病

  吉平、华佗哪个有好下场?

  对照上面的内容,还有几件特别应该做的事

  要当兵就要当甘宁的兵

  生命有保障,劫营带出去一百人,回来还是一百人。

  要嫁人就要嫁给吕布

  人长的帅,还顾家,曹操都打到门口了,还能安心得在家陪老婆。

  要搭档就要和赵云搭档

  冲锋时赵云会冲在前面,你只要掠阵就行了;撤退的时候赵云会替你断后,你只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围的时候赵云还来救你,你只要还没死就行了;领功劳的时候赵云会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边就行了。

  借东西就借给鲁肃

  人家是诚实君子,老实人一个,借给他放心。

  看病就替关羽看

  人家不用你用麻药(替你省钱),临走给你一大笔医药费(不要是你的事)。

  抓俘虏就要抓刘禅

  你不动手他就自己来投降了,而且被抓以后还特别老实。
推荐个bg作者的作品,顾几的《劳伦斯的四封情书》、《再见拉斯维加斯》和《女王的抉择》都贼好看。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超级立体可爱,故事又苏又真实,事业线高潮迭起看起来超爽,感情线百转千回又特有代入感,有一些国外(尤其伦敦)生活经历的同学还可能会找到一些彩蛋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7: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读后感,告诉我们的60条真理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紧记:出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23. 于吉的经历告诉我们: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24. 黄忠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问题,关健是要有实力。千万别小瞧老员工,有时候会干的比年轻人更出色。

  25. 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富二代自己没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职业经理人也难免被兼并的命运。

  26. 二乔的经历告诉我们:嫁人别只顾对方有权有势,一心嫁入豪门,但未必就有好的结果。

  27. 曹植的经历告诉我们:职场有时没有兄弟,只有利益!

  28. 周公瑾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时,要沉得住气,扬长避短。不要把个人的成败输赢盖过了大局的利益

  29. 曹嵩的经历告诉我们:儿子亲没亲生并不重要,关健在于有没有潜质,只要是人才花再多钱培养也是值得的。

  30. 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文凭工作经验并没有关系,主要是会懂得推销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时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门高薪聘请,同时别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价。

  31. 董卓的下场告诉我们:儿子是不能乱认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况自己是大款,为得家产甘当孙子的都有。

  32. 孟德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要做大做强,就是要不断地收购兼并,打压个体工商户!

  33. 陈宫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找好员工难,好员工想找一个好老板值得为他卖命的更难。

  34. 魏延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顺眼,这种公司没有发展前途,与其继续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35. 关羽的下场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不能看不起别人,尤其是老板的干儿子或小舅子之类的,哪怕自己跟老板是亲兄弟关系也不能歧视老板看中的人。

  36. 袁术的经历告诉我们:冒充国企会死得很惨…

  37. 张角的事迹告诉我们:农民企业家,不好做啊……

  38. 典韦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辛辛苦苦拼命的时候,老板却可能在泡烂妞。

  39. 木牛流马告诉我们:先进的机械没备是必须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人力资源。

  40. 赤兔马的事迹告诉我们:名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哪怕是二手的,照样会有人花高价,哪怕是当奢侈品摆在家里,也可以显示出主人家的尊贵富有。

  41. 诸葛亮告诉我们:大型企业光靠个人能力是很难突破业绩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开发下级员工之能量、给予重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以防人才短缺。

  42. 华佗的经历告诉我们: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关健是还得经过国家认证,五证齐全,要有经过临床实验,小私人诊所或游医是很难给人安全信任的。

  43. 孙权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守业比创业更难。

  44. 汉献帝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家族企业被亲戚朋友或外姓人参股,而股份大过自己时,最终肯定是要更换董事长的。

  45. 阿蒙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企业如果没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头,这样才能成就吴下阿蒙。

  46. 曹操请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恶性竞争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将他让对手抢了去搞策划,影响自己的企业前途。

  47. 诸葛叔侄告诉我们:与其在同一家公司吃同一锅饭,不如各自在一家公司。

  48. 王允告诉我们:不管多大型多么有实力的企业,只有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员,给予挑拔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49. 刘表和刘璋的结局告诉我们:当企业做到小有成就时,忽然有一个自称是亲戚或朋友的要进来合股投资或来打工的,都要戒备以防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会转收送人。

  51. 袁氏兄弟企业告诉我们:家族企业更应该合睦、和气、团结,不该搞分裂、解体,否则会导制没落。

  52. 孙尚香的下场告诉我们:当自己老公跟自己娘家的企业进行恶性竞争冲突时,不管站在哪边都是很为难的事情。

  53. 貂婵的经历告诉我们:傍什么样的男人都无所谓,不管老少美丑,最主要的是要有实力。

  54. 董卓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分公司做副总,不如在总公司做经理。

  55. 马超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没能力单干时,不如找一个英明的老板跟着他干。

  56. 郭嘉的经历告诉我们:红颜薄命不如天妒英才。

  57. 华雄含泪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关公错听成公关,混淆视听,犯低级错误,以致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58. 黄盖告诉我们:挨打也是一门学问,关健是在于演技,演的越像得到的报酎越高,同时还有机会升职。

  59.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剑拔弩张下的对峙,很可能就是对手在为击败你而在寻找新的思路。警匪战就是好的例子!

  60. 三国的战士告诉我们:没有钱权,永远只是一棋子,任人摆布宰杀,只有勇于就义才能改变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7: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

  近日,小编读完了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个个有声有色。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的黄黄巾大起义,终于三国归晋。这段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其中,小编最欣赏的是曹操、关羽、赵云、诸葛亮、典韦五人。

  为什么小编要把曹操放在第一位呢?虽然他被世人称为“奸雄”,但是他有勇有谋,在刺杀董卓时,不幸被董卓发现,这是吕布也正好回来,曹操为了保全性命,急中生智,称自己手中握着的是口宝刀,前来献给董卓的,从而躲过了一劫。并且他把关羽困在芒砀山上时,不像普通将士一样只知道杀敌,而是看出关羽是一个少有的人才,列出了“死有三罪,生有三便”,是关羽归降,从而得到了一名虎将。当然,曹操也能文能武,还是一名杰出的诗人呢!

  至于关羽,小编的第一个理由当然就是忠诚了,他为了找到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当然,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瞧的,再讨罚董卓时,众多将士都敌不过的华雄,关羽一会儿就将他给斩了,袁绍的两员虎将,颜良和文丑,关羽也很利索的将他们俩给杀了。当然,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特点,那就是他的机智,再归降曹操前,他还提出了“三约”,着三条约都是十分精练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以看出关羽的机智。

  对了,事实上,赵云和关羽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的。他是勇猛和忠诚集于一身的人,他的神勇,在《大战长坂坡》这一章中做了特写,赵云先为了找到刘备,与曹军拼杀了一夜,得知刘备已经脱险时,又转身去寻找刘备的两位夫人,并再杀曹并数十余人,由此战斗时间以及杀死人数足以看出赵云有多么地勇猛。同时,他也是为了刘备的安全而战,同时也可以看出赵云的赤胆忠心。

  下面小编说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诸葛亮了,他总是以理服人,设下的圈套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去,而且他对机械也很在行,他发明的“木牛”、“流马”不是很厉害的吗?

  最后一位英雄就是典韦了。他的武艺十分地高强。在与郭汜的战斗中打败他,战功显赫。只可惜曹操在一段时间里只知道吃喝玩乐,张绣看见了,便想谋反,把典韦的武器也偷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抢了一把刀来拼杀,杀四了好多人,最后被别人从背后一枪刺死。

  听了小编的介绍,你心里痒了吧,快来看看《三国演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读后感

  作者:杨硕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

  近日,我读完了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个个有声有色。故事始于东汉末年的黄黄巾大起义,终于三国归晋。这段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曹操、关羽、赵云、诸葛亮、典韦五人。

  为什么我要把曹操放在第一位呢?虽然他被世人称为“奸雄”,但是他有勇有谋,在刺杀董卓时,不幸被董卓发现,这是吕布也正好回来,曹操为了保全性命,急中生智,称自己手中握着的是口宝刀,前来献给董卓的,从而躲过了一劫。并且他把关羽困在芒砀山上时,不像普通将士一样只知道杀敌,而是看出关羽是一个少有的人才,列出了“死有三罪,生有三便”,是关羽归降,从而得到了一名虎将。当然,曹操也能文能武,还是一名杰出的诗人呢!

  至于关羽,我的第一个理由当然就是忠诚了,他为了找到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当然,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瞧的,再讨罚董卓时,众多将士都敌不过的华雄,关羽一会儿就将他给斩了,袁绍的两员虎将,颜良和文丑,关羽也很利索的将他们俩给杀了。当然,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特点,那就是他的机智,再归降曹操前,他还提出了“三约”,着三条约都是十分精练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以看出关羽的机智。

  对了,事实上,赵云和关羽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的。他是勇猛和忠诚集于一身的人,他的神勇,在《大战长坂坡》这一章中做了特写,赵云先为了找到刘备,与曹军拼杀了一夜,得知刘备已经脱险时,又转身去寻找刘备的两位夫人,并再杀曹并数十余人,由此战斗时间以及杀死人数足以看出赵云有多么地勇猛。同时,他也是为了刘备的安全而战,同时也可以看出赵云的赤胆忠心。

  下面我说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诸葛亮了,他总是以理服人,设下的圈套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去,而且他对机械也很在行,他发明的“木牛”、“流马”不是很厉害的吗?

  最后一位英雄就是典韦了。他的武艺十分地高强。在与郭汜的战斗中打败他,战功显赫。只可惜曹操在一段时间里只知道吃喝玩乐,张绣看见了,便想谋反,把典韦的武器也偷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抢了一把刀来拼杀,杀四了好多人,最后被别人从背后一枪刺死。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里痒了吧,快来看看《三国演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名著,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神算借东风,长板桥,空城计,望梅止渴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同时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被人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也不乏风花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听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吧。

  我觉得《三国演义》更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明亮的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吓退了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能做出这样的的事情来呢?

  ,,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听从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蜀,曾经;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就更是。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太险。再说,的必定是。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还有像、、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

  看了三国演义后,有不少感触。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中的与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

  秦王,它是各有眼光有气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输了,加上其又是个,所以被那些正统汉人史学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难堪。若比较当时的与东晋,就可以发现其实在统治的秦国,可以说是朝气蓬勃,与唐太宗的气度和有得比。只不过在“”离奇失败,就被人说是。

  类似的是曹操,他被人称为“*雄”,似乎略带贬义,的确,它是多了点。而它南征失败,又被人说成很不堪的样子,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观点。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却自然而然地把曹操当成了坏人,我认为,曹操不会如小说中所说的没用,只不过书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且次书以刘备开头,读者很自然的就把他当成,加上现在对刘备的仁慈之类的赞美太多,当然就把曹操发动的战争说成的侵略。

  仔细想想,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不是人?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诛之?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书中虽把神化了,却不能改变历史:卧龙、,二者皆得,却安不了天下。

  希望大家不要太过相信权威,不要被那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所蒙骗,有时该好好重思一下某些问题。

  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吓退了司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能做出这样的的事情来呢?

  ,,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听从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蜀,曾经;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司就更是。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太险。再说蜀国,的必定是��。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还有像��、、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的,洒遍了牺牲的!

  ------一

  远略高瞻属,奈何寿尽命天收。 烦将义,便起独灭汉室忧。

  败操引明策,成都扶备献良谋。 至今提念仍心泣,翩翩空自流。

  二

  秋夜已收藏,纷纷蹈乱狂。 难享受,命徒随古怎忧伤。

  驳跃搅池暗,海日初升伴海光。 事主两朝人赞誉,英雄从此姓名彰。

  3----------------读三国的时候,觉得人物形象很生动鲜明,有很多让我觉得喜欢的人物,其中有。。.。刘备。关羽……但是在这些人物中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和曹操。

  被称为是儒家伦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学”。“识”都注入了“”的道德内容,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

  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尖绝”曹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仁义”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交织在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权在握,则 ,与诸葛等人的形象是鲜明的反叛,他“”汗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对手骂为“名为汗将,实为汗贼”。但他有自己的,其形象虽不为人喜爱,但也深刻的体现出当时的!

  (此书中也有不少的战役,其中是最重要的战役,也是小说的最精彩的战役,战线长,场面大,也最为突现作者艺术功力的笔墨,你们看了我的读后感后可以将此书好好阅读一下哦,真的,会让人哦,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4-------------《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至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归晋。

  是从开始,讲了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吕布,又废少帝,立,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即北方的与,江东地区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都于他,他是三位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行和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的用人方针,于春天下了一道《》。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的方针。他要求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本来是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连忙。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2 16: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耀龙:《三国演义》读后感

  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其中就有我最敬佩的——诸葛亮。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我最敬佩的——诸葛亮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他最让我钦佩的是他的“忠”和他的“智”。我总想着, 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荩臣不如足智多谋的荩臣,而足智多谋的荩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荩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诸葛亮的才能深不成测。他考虑周到,并且不讲私情。最重要的是他从不会背信弃义,更不会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读后网广播台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世情缘,浮生若梦。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读后感:蔺相如的格局
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者的心中常充盈着一股英雄之气。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的旷世奇局
《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
最新读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读后网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19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6 读后网(www.duhougandaquan.com.cn) 滇ICP备2022006988号-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